资讯空间
学校召开2021年度科研工作布置会
2021年1月12日下午,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2021年度科研工作布置会。会议由焦向东副校长主持,各院(系)学科或科研工作分管领导、重点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术骨干等近50人在致远讲堂参加线下会议,另有120多人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在线上同步参加。
科学技术处处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家庆教授首先对学校“十三五”科研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回顾,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指出不仅硕士学位点专项评估与全国学科评估等面临着“成组聚团”高水平论文支撑学术成果、科研成果获奖和转化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而且博士单位立项工作的“卡脖子问题”也是学校的科技竞争力不足、高级别科技成果不足。陈家庆教授接下来对“十四五”时期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的组成架构和总体思路进行了介绍,重点解读了学校即将启动申报的“重要成果培育项目”和“交叉科研探索项目”。据悉,“重要成果培育项目”的聚焦目标是培育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重要科研成果,学校目前对入选条件、资助力度、申请程序、经费拨付、申请程序、经费使用等已经专门出台了管理办法;“交叉科研探索项目”的设置实施充分体现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门成立交叉科学部鼓励探索新科学研究范式的相关精神,学校目前对入选条件、支持规模、资助力度、申请程序、经费管理、结题验收等也已经专门出台了管理办法。
计划财务处李静岩处长对学校新近通过的《经费支出审批管理办法》进行了宣讲。她首先介绍了文件制订的背景,然后主要讲解了文件内容的主要变化。新文件主要变化包括:区分实际报销人和经费负责人,明确了经费审批人员的职责;审批方式改为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科研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其它经费6种类型进行;提高了审批金额起点,增加了业务归口部门、分管校领导审批等环节。通过取消大额资金审批单,适度简化了审批流程,此外还明确了特殊事项审批和支出审批中应遵守的纪律要求等。
科学技术处师奇松副处长对2021年度国家和北京市基金类项目申报作了动员和安排。她首先基于申报数量、获批数量、资助金额、支持强度等数据,介绍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政策和2021年工作思路进行了解读。接着通报了我校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的申请资助情况,重点布置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节点,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焦向东副校长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也离不开高质量”这个话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讲话。焦向东副校长首先回顾了自己入职26年来所亲身经历的学校发展阶段 -- 即从讨论要不要搞科研到讨论教学和科研哪个更重要,并为学校过去在这种无谓讨论中错失发展良机而深感遗憾。面临学校“十四五”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和新形势,必然要求学校高质量发展,而科学研究对学校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一线教师目前对这一点认识依然不到位,还有人认为应用型大学不用搞科研而想走回头路。其实,不仅学校发展需要科研,而且教师个人发展同样需要科研。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学校的竞争性科研经费总量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仍然缺乏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项目。从学位授予审核条件来看,无论是学术博士还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对师均经费、省部级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等都有明确要求。显而易见,如果没有高级别大额度的科研项目支撑,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性、挑战度和影响力都不够,就很难获得相应级别的科研奖励,因此我们的科学研究也需要高质量。焦向东副校长最后呼吁,广大教师应该尽快与学校新发展格局下的要求同频共振,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科学技术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