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7时,“清源书院艺术素养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十讲在清源剧场成功举办,讲座由艺术教研室马琳老师主持。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百年后的普契尼歌剧》,由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刘彦玲老师主讲。校党委副书记冯学会、校团委书记崔洋和人文社科学院副书记郑颖、副院长王国洪出席讲座,和全校200余名师生一起观摩了刘老师的精彩讲座。
讲座中,刘彦玲老师向同学们普及了歌剧赏析的基本常识,播放展示了《波希米亚人》《贾尼·斯基基》中的经典唱段,引导同学们初步认识歌剧的咏叹调。
在同学们初探歌剧世界之后,讲座随即进入正题。刘老师抛出关于普契尼经典歌剧作品《图兰朵》的论争,认为《图兰朵》在演艺层面同百年前一样的火爆,是欣赏普契尼的必备曲目,但学界对于该作品中浓烈中国风味的批判声浪却愈发高涨。刘老师以这种 “爱恨交织”的接受态度为出发点,首先梳理了“中国”是如何作为一个深受18世纪欧洲剧作家与作曲家青睐的主题而被广泛使用的;其次分析普契尼在当时语境下如何设计出他心目中的“中国公主”;最后,通过 “东方主义” 的视角探讨当下评论者对这部歌剧的严厉批判是一种 “迟来的正义” 抑或是 “现在主义”作祟的结果。
讲座内容发人深省,强调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在讲座中,为使同学们更好的领会理论内容,刘老师指导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李祥飞和中央音乐学院黄泽林同学,现场向大家表演了《蝴蝶夫人》中的唱段《永别了,爱恋的家》。现场气氛随着表演达到高潮,同学们被歌剧之美深深感染。
讲座结束后,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王国洪向刘彦玲老师颁发了“人文与艺术素养”教学指导专家聘书,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刘彦玲老师的敬意,并积极走向讲台,与刘老师开展互动和交流。
刘彦玲,音乐史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音乐学院、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学院(College of Charleston)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UC Santa Cruz) 分校;曾被聘为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 (Universite Grenoble Alpes)音乐系与台湾的阳明交通大学音乐研究所客座教授。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史、19世纪交响乐、贝多芬研究、李斯特交响诗、新德意志乐派和德国浪漫主义、19世纪视觉艺术、文学与音乐之互动关系、中国电子音乐、莫扎特与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等。
作者:马琳 / 编辑:王莉鑫 审核:李林琳 来源: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