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学与社会秩序——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第三十七讲开讲

巍巍中华,礼乐之邦。11月15日,清源书院人文素养大讲堂迎来第三十七讲。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中心主任,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吴飞教授为我校学生带来了题为“中国古代礼学与社会秩序”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清源书院院长杨荣祥教授、人文社科学院教师杜冰心博士共同主持,200余名师生在致远讲堂聆听讲座。

image.png

吴飞教授指出中国礼乐文明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明形态,既不同于古代西方城邦政治哲学,也不同于现代西方由基督教会发展出的社会理论,但又兼具二者的一些重要特点。它的最大特点是尊重自然。文明不是对自然的超越,而是对自然的成全。文质论是中国礼乐文明的支配性的社会理论,其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家庭自然的亲亲秩序之上的尊尊秩序。任何违背自然的行为都是反文明、反社会的。

image.png

吴飞教授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中心主任,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泰山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礼学、经学、基督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出版学术专著《麦芒上的圣言》《浮生取义》《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人伦的“解体”》《礼以义起》等;翻译出版奥古斯丁《上帝之城》、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古籍点校张锡恭《丧服郑氏学》。

讲座结束后,杨荣祥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自身感受和同学们分享了关于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与社会秩序之关系的体会。

image.png

互动环节,吴飞教授就古代礼仪制度与社会发展、巫教的产生、古代礼仪的强制性以及礼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关系等多个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回答了同学们的诸多疑问。


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对中国古代礼学有了更清晰认识,对礼学在古代社会秩序构建中的作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由此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文明的基本特点。

作者:杜冰心、张曼迪 / 编辑:王莉鑫   审核:王莉鑫   来源:人文社科学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