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源书院艺术素养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六讲在清源剧场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题目是《服装的双重属性——审美性和功能性》,由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咏主讲,人文社科学院马琳老师主持。
“任何一件服装通常都会具备功能和审美双重属性,功能性又称之为实用性,审美性又称之为艺术性,只是在不同时期及使用场景下,二者所占的比重和体现的价值有所不同。”张咏老师认为,我们不能只关注服装的功能性,而忽视审美性:“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鉴略.三皇纪》:‘袭叶为衣裳’,《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氏始衣皮’,人类最早用树叶、动物毛皮做成衣服,至今已有几千年。在这段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服装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实用属性,而成为一种兼具功能和审美的存在。”
既然,服装是具有审美属性的,那么“如何看待审美呢?”张咏老师围绕这个问题,带领同学们展开了服装设计案例分析。张老师关注的第一个案例是加布里埃·香奈儿,她是法国先锋时装设计师,法国顶级女性时装品牌的创始人,她的创作饱含了女性审美与女性意识,是时尚与文化主题融合的最好体现。第二个案例是赫哲人的鱼皮衣,赫哲族以兽皮、鱼皮为材料,将它们经过熟皮、揉搓等一系列处理后,制成柔软的制衣材料,再经由裁剪、缝制,即可将这些自然的馈赠化为日常衣物。这个过程是将零散的部件通过整合实现整体美、艺术美的过程。第三个案例是中国的高级定制服装品牌——玫瑰坊,郭培是各路演艺名人的御用服装师、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师、是外国媒体眼中了不起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他的设计十分强调服装与人物形象、气质的吻合。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讲述,张咏老师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三个理念:服装的美,在于能反映出服饰文化的时尚主题;服装的美,在于其设计风格体现了整体美、艺术美;服装的美,在于其强调“服装、形象、气质合一”。
讲座引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踊跃提问: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将思想融入服装是否是审美的提升?如何看待当今的审美降级?时代潮流是否都是时尚?张咏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做出了深入细致的解答。
本次讲座是今年的“清源书院艺术素养大讲堂”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十分经常,对同学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大有助益,希望今后多开设这样的讲座。
张咏,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大使书画院组委会委员。从事设计及美术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设计美学及绘画创作,曾经担任北京奥运会宣传片美术设计,多次参加"画说北京"大型美术创作活动,数幅作品获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作者:马琳 / 编辑:朱昶安 审核:李林琳 来源: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