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的是氢能助力车,续航能力强,还能在低温启动,真正实现了‘千里走单骑’。这是北京探索用氢能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有益尝试,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是北石化思政课教师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展厅给学生上“大思政课”的生动场景。近年来,学校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倾心培养“思想纯良有品质、科学素养有内涵、技艺精湛有特色、攻坚进取有胆识”的北石化时代新人。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形成思政课“四有”育人模式
学校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形成“1+6+1”思政课教学体系。学校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形成“协同有机制、活动有品牌、实践有基地、育人有实效”的思政课“四有”育人模式, 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获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
协同有机制。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了1+1+N+X的思政课建设体系。“1”是指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1”是指马克思主义学院;“+N”是指校内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相关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X”是指校外协同思政课建设的各单位。
学校“红色摇篮微电影”《彤一的两岸情缘》荣获全国三等奖
活动有品牌。着力打造“红色摇篮思政课”“红色摇篮微电影”“红色摇篮主题演讲”“帮好人万里行”四大品牌活动。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全国“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等奖项十余项。“帮好人万里行”连续开展12届,12000多名学生间接受益。
与北京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实践有基地。传承学校实践育人办学特色,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对接社会大课堂。谋划建立了密云水库展示展览中心、北京出版集团等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研讨会
教改有举措。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开展教法创优活动。推广运用具有北石化特色的思政课“学、思、研、悟、行”五步教学法,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教学研究和实践,建设北石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信息化平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教学、课程思政育人提供丰富资源。
培育思政课教学名师,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三个工程”,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铸魂工程”。通过举办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读书班,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实施“助力工程”。完善“一师一档”,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有组织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学习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科研素养与教学能力;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发挥中老年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施“暖心工程”。关心关爱关怀教师,引导教职工树立积极发展、健康成长的心态,有效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开设“思政名家论坛”,不断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教师先后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文化建设创新工作者等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2023年获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挥学科优势,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的企业、社区、农村等,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开展宣讲共计50余次,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北石化马院智慧。撰写咨政报告30余篇,获“九三学社”中央、北京市委统战部表彰,其中多项建言献策成果被全国政协采用,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连续4年对大兴区百余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建)主体责任满意度调查”,为大兴区纪委提供参考。
作者:王莉鑫、李齐 / 编辑:王莉鑫 / 素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 审核:李林琳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