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材料与低碳环保理念,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应用工程原理在解决与材料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中发挥有效作用,能够使自己的工程行为符合道德伦理要求,能在跨领域团队中有效沟通、交流协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新能源、半导体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检测认证机构、行业咨询服务机构等,从事新材料及器件工艺和技术开发、材料检测认证、工程设计咨询、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过5年左右实践,能胜任技术主管工程师、研发团队骨干或项目管理工程师。
培养特色
专业优势:专业2022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再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校内专家评审。
优秀的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一支以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飞教授领衔的“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还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
学科平台:拥有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支持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术硕士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点建设单位,北京高校优质课程1门,北京高校一流本科课程1门。
育人特色:专业推行全程动态化本科生导师制,保障了学生培养的个性化、精细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指导思想,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生URT项目参与率达70%多。近三年连续3人获校“十佳学生”光荣称号。
创新创业:专业坚持“科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搭建“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与燕山石化、中芯国际、美锦能源、北京卓立汉光、北矿检测、北京中科纳通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了挑战杯、金相大赛、热处理大赛等学科竞赛平台,保障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竞赛获奖率达11.2%。
主干课程
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基础A、应用电化学、新能源材料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方法、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制备与加工等。
国内读研/出国(境)深造
对于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专业提供相应考研课程辅导,积极指导学生备考,专业每年约有15%以上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就读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以及美国东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利兹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高校。
就业前景/就业单位
新材料产业是“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预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领域人才缺口将达1000万以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灵活,多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可到能源、新材料、交通、节能环保及制药等企事业及研究单位从事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服务、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如下:
表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典型就业单位
企业名称 |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
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公司 |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 |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院 |
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附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级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