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科学研究情况简介
一、研究平台与队伍
经济管理是学校发展最快、学生人数最多的教学院之一。学院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管理系,2000年学校机构改革时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现有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1500多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节能与环保经济研究”是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能源安全评价与管理”、“能效管理与优化”两个研究团队是市级科技创新团队,“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是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水平较高且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级创新人才1人,市级青年拔尖人才2人,市级青年英才1人。
二、研究特色与重点
根据国家、行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在石油石化领域的传统优势,坚持以服务国家、行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能源和环境经济管理研究为主线,重点突出首都清洁能源安全保障协同管理与制度创新的特色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有:
(1)能源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石化行业为依托,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下重点研究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潜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等方面。
(2)能源企业竞争力与管理创新――紧紧围绕提升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深入研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服务创新及政策体系设计和实施效果分析等。
(3)系统理论与风险评价技术――根据多学科相互融合与交叉的特点和要求,以数量分析方法在能源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为特色,以风险评价、预测和预警系统模型研究为重点,开展能源经济效率、技术经济评价和能源经济模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4)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紧密结合北京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以现代产业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突破口,在相关领域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三、研究成果与贡献
学院紧紧围绕研究主题和特色方向,在相关重点领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并在国家能源管理政策制定、地方节能减排规划实施以及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有2项研究成果分获全国统计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社会贡献有:
(1)为国家能源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完成的挪威国家发展局项目“中国农村能源效率绿色解决方案”,国家能源局项目“低碳经济与碳交易机制研究”、“成品油储备与市场供求关系研究”、“经济周期与能源供求规律研究”、“我国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15%的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以及中央相关部委“基于进出口贸易的中国能源消费评价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研究”、“世界生物能源发展动态及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和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为首都节能减排规划提供服务和支持。完成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能源保障系统研究”、“北京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大中型沼气工程运行效率评价研究”、“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产业的构建与发展”、“基于能源消费的北京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北京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的可持续性研究”等成果,为北京清洁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建设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北京市大兴区农村能源建设”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大兴区政府相关部门高度评价;“北京延庆县新能源与节能潜力调查与分析”,成为该县“十二五”节能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3)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服务。主持完成的国家级项目“中国石化行业竞争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石化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的成果,获得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采纳;承担的重大横向课题“教场坪能源集团发展战略及管理规划与设计”研究成果,得到山西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