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亦家长——常忆石化工作生涯
发布日期:2013-10-12  
难忘1979年9月27日,当时的学校领导张凤吉同志,到汽车站接我到学校。学校为我提供了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兼作班主任工作的机会。“双肩挑”的工作方式,坚持到1996年底第一次退休,延续到2008年第二次退休(返聘退休)。30年的历程,我主讲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形势政策专题、心理卫生专题、党的基本知识专题等讲座,承担过班主任、教研室主任、书记、学生工作部(处)长等职务。
“双肩挑”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精神是国家精神的升华、民族精神的旗帜,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大学政治课堂里,就要宣讲主旋律,就要理论准、观点正、内容新、方法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提高育人效果。国家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状况、学生的表现都是讲课的实例,能证实理论,学生才能信服。例如当讲到矛盾论时,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成长成才,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组成学习互帮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引路人。
“双肩挑”为我与学生作知心朋友建立了桥梁。大学校园汇聚的是求知欲望强烈,充满朝气的青年人。要以教师身份为学生上好课,还要静下心来,迈开脚步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进行知心朋友式的沟通,这样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个周末我到85级一间男生宿舍看望学生,当时,这个宿舍的学生正在玩抓阄游戏。当得知阄里的纸上写的是本班女生的名字时,我很纠结,不知如何教育学生。于是我开始进修心理学,边学边为学生讲心理卫生课,从此自己的办公室门上多了一块“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的牌子。于是,我有机会几千人次地与单个学生面对面深层次沟通,倾听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交友恋爱等方面的问题,与他们成为挚友,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在共同分析问题中引导他们走出成长过程中的误区,分享他们成长进步的愉悦。我也感谢学生引导我认识新领域,开拓新视野。
“双肩挑”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增强学校凝聚力。由于“双肩挑”,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有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饥苦冷暖,就易发现。我曾在学生感冒时递上一碗热面条,曾在年三十带着自己炸的面食和一些日用品看望单亲家庭的学生;也曾自己掏腰包为经济困难的学生买录音机学外语……青年学生也需要朴素的家庭式的爱,尤其是遇到特殊情况,帮一帮,困难过去了,感情增深了。对学生的关爱是责任,要发自内心,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习惯。
在学校三十五岁生日之际,我衷心希望年青的同志们发扬聪明才智,在育人的各个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把我们学校越办越好。
(注:作者肖存荣,系我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