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大发dafa888手机经典版这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今天,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我校由宇波教授为负责人的低碳节能环保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实现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历史性突破。

微信图片_20230901182902.png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启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团队创建工作。

此次团队入选是我校近年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引导教职员工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的重要体现。学校将以此次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契机,紧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推进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建设。

0740beb11ca37c1e0a96be4b85e4587.jpg

大发dafa888手机经典版低碳节能环保团队,面向“双碳”目标背景下首都、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对能源环保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精特专技术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协同推进教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协调发展。团队成员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在内的专任教师38人。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632b2efbddd09f234a04b59d47c2e32.jpg

团队教师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系列重要论述,争做“四有好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综合素质。以团队负责人宇波教授为代表的党员教师,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为党为国育人为本职工作,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注重为人师表,积极将课程思政融入教材和课程。团队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广受学生和社会认可。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近10人次。

坚守初心,立德树人

微信图片_20230902091105.jpg

团队教师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团队教师曹建树、丁乔、吴小华等教师先后荣获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等荣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贯彻“学业导师制”,重视实践育人,构建了“多元协同,多维赋能”的地方特色高校工程实践及三创教育体系,建设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次、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3门次;编写教材7部,其中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2项,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3项。重视实践育人,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130项,获省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近200项,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10余篇。近五年团队教授先后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团队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和北京地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石油石化行业节能环保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2018年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重点支持项目总计4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18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纵向项目和横向委托项目近200项,科研经费1.3亿余元;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形成了油气管道流动保障关键、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紧凑高效油水分离技术、北方地区热泵供暖规模化应用、大气复合污染在线监测与源解析及协同溯源、天然气管网运行优化调控等多项核心技术。团队负责人宇波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研究成果入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作为十一个项目之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参观指导。陈家庆教授等人开发的紧凑高效油水分离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立式气旋浮设备被中国海油纳入“三新三化”产品清单,管式动态涡流分离器在南海最大油田群得到工业化示范应用。

知行合一,甘于奉献

团队注重研究成果转化,针对石油石化、核电、新能源等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生产与技术国产化,以及清洁高效供暖季大气污染防治等社会需求,集成开发了国产化液体管道仿真软件、紧凑高效油气水分管式动态涡流分离器等多项软硬件产品,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管网、燕山石化等央企/国企及其他企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创造经济效益达30亿元。面向“双碳”战略目标,团队教师积极对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对氢能人才和技术需求,开办了全国首个以氢能为特色的新能源专业,并成立氢能研究中心,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2022年获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教研课题,开展氢能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和课程设计及教材开发,致力于推动我国氢能产业人才培养向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团结协作,凝聚合力

团队共有38人,其中教授14人,高级职称占84.2%,博士学位教师占94.6%,45岁以下教师占比超过50%,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团队凝聚力强,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协作分工明确,工作高效。团队制定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师德1+1”构建了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研讨会、学习科研创新研讨会等,为团队教师成长搭建发展平台。通过这些措施,青年教师从教学和科研两个维度都得到提升,新增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等省部级称号人才5人次,先后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北京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作者:王莉鑫 / 摄影:张世英 / 编辑:王莉鑫   审核:李林琳   来源:党委宣传部、教务处

Baidu
sogou